名词解释:活教育的方法?

历史故事 浏览

一、名词解释:活教育的方法?

该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活教育”,也就是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该怎样“活教书”“教活书”“教书活”。具体为在教学中如何注重目标性、生活性、自然性、社会性、环境性、综合性和灵活性。 下面,我结合我教孩子的实际教学活动,总结几点教育案例供参考哈。

一、注重亲自然亲社会,

多带孩子在大自然去发现知识。例如,春天里,让孩子去寻找发现“春姑娘”的样子,自己去总结季节特征。去放风筝,感知什么是风。在大海里游泳,知道什么是浮力。打雪仗,发现雪、冰、水的物理变化关系。在超市、银行、公园、影院等,了解社会角色,培养规则意识。这就是环境就是大的教科书,环境即教育,无处不教育啊。

二、在做中学,在玩中学,游戏成为最主要的教学形式。

比如,学习生活技能,那我们就真正的一起去“包饺子”,去洗衣服,去比赛“系扣子”“拉拉链”“系鞋带”。学习音乐中的强弱就用手指逐渐减少的拍打游戏。即使是玩扑克牌,都能使孩子主动认识数字,建立数的概念,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孩子主动学,注重探究活动

被动的学习,宣读课本,就不如把问题交给让孩子,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比如孩子对蚂蚁感兴趣,那就以此培养他们的探究欲,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蚂蚁是什么样子,都会干什么”

四、注重主题教育,将品德、语数、社会、科学、艺术等各学科围绕主题相关联,互渗透,让孩子的教育均衡全面发展。比如,“过春节”的教学活动,就可以让孩子从多种渠道讲讲春节都有哪些习俗,还可以组织个小联欢会,让孩子创设场景,排练节目分组合作等等。

总之,活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受教育者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切忌宣读课本,教死书。

赞同9

2条评论

活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儿童,即活教育是以儿童发展为核心展开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植根于中华文化和教育理论的土壤中,而活教育正是核心素养孕育和发展的摇篮,它的理论、思想与内容体系可以激活学生的潜能,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而这一切,并不影响核心素养的时代特征和未来社会的要求,恰恰相反,活教育将历史传统和时代要求联系起来。

二、核心素养我展示的意思

核心素养我展示的意思是展示最关键、最重要、不可缺的素养。

就一门学科而言,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但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

任何一门学科的目标定位和教学活动都要从素养的高度来进行。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是学校和教师的三大核心任务。

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名词解释

义务教育的解释

[ompulsory education]法局毁拍律要求或保证的最低 文化 水平,通常未成年者应在立案的学校中桐羡上学到规定年限 详细解释 国家 法余饥律规定 一定 年龄的儿童 必须 受到 的一定年限和 程度 的 普通 教育。

词语分解

义务的解释 不要报酬 义务 劳动 详细解释.与“ 权利 ” 相对 。指 政治 上、法律上、 道义 上应尽的 责任 。 康 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四章:“ 若夫 应兵点籍,则凡有国之世,视为义务。”.不要报酬的。如:义务演出。 教育的解释 教导 启发,使 明白 道理 说服 教育详细解释. 教诲 培育 ;教导。《孟子· 尽心 上》:“得 天下 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宋 无名氏 《 儒林 公议》卷下:“今朕建学兴善,以尊 士大夫 之行,而更制革弊,以尽学者之才,其

四、数学核心素养的名词解释

数学核心素养的含意。

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课程教学为载体,基于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而形成的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核心素养不等同于数学知识技能,是高于数学的知识技能,指向于学生的一般发展,反映数学学科的本质与及其赖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思想,有助于老族学生终身和未来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密切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学习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般认为,“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市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能力,做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素养中最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敏亏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必侍拿弊备的品质与能力,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可能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具备数学素养的人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追根溯源,中国古代教育智慧中虽未明确提及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但从《礼记·学记》到癸卯学制,两千年来教育不乏素养方面的内容,如墨家的贤能、节俭、平和,儒家的仁、礼、德、教、中庸,尤其是朱熹倡导的仁民爱物、责任担当和王阳明之“致良知”……其不同角度倡导的“交集”,都认可素养是教化、体验的结果,素养靠训练和实践而习得,涉及能力和品格。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之后国家关于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布局的“总开关”,也是后《纲要》时代对课程“三维目标”的发展与深化,预示着国家对教育指导思想从教书向育人方面的倾斜和迈进。

传统课程目标的3个维度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然而,许多学校更关注对学生“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容易被忽视。但是,从人的成长与发展来看,学校应注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此,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目标,是对人的成长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目标方面“三位一体”的回归。

新一轮教育改革,国家会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并据此编制新教材、实施新课程,学校、教师再据此组织教学、实施考试与评价。可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源头”,是中高考评价的“核心”,也是未来教育改革的关键和课程改革的核心。

那么,究竟什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认为,是能成全生命、成就生命、促进生命成长发展,并且可持续能深化的素养,如有责任能担当、有判断会选择、有理解会反思……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上位概念,是指导学科一切教学活动的按钮,也是转化为学生基本素质的关键所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切教育活动使“人成为人”、使人的素养成为“人的素质”的关键“酵母”。我们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有效地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

素质是人性之本,能力之源;素养是人性之树,能力品格之干。从素养培养到素质形成,也是过程到结果。素质强调的是人的“质”,侧重的是人的质量;素养强调的是人的“养”,侧重的是人的能力。这里还共同突出了一个“素”字,意为“本来的”,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校要加强系统研究、顶层设计和综合改革。一是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反映在教育的一切活动与过程中,反映在课程、教学、课堂、活动、文化中,进行系统的链式设计。二是增加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多样化供给,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为核心素养转化成基本素质提速增效。三是推进各种教育资源跨界融合,提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生成的“立交桥”和“结构模”。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基础教育,还要解决两个问题,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就在“关键”和“必备”上。基础教育重新定位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核心也指向了素养的交集,解决“和而不同”中的“和”即“共同”问题。只要学校有效解决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在此基础上腾出的大量课程时间和精力,必然促使多元教育需求的供给与满足,实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使基础教育百花齐放。

转载请注明:成语故事 » 名词解释:活教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