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何要七擒孟获?

三国演义成语 浏览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何要七擒孟获?

熟读《三国演义》或者是看过影视剧的朋友们,应该都对诸葛亮七擒孟获有着深刻的印象,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要浪费人力物力一次又一次的抓他放他,直接了解了孟获不就一了百了。诸葛亮作为智慧的代表既然要一次又一次的抓孟获一定有他的部署,根据后来蜀国的发展历程我们就能明白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了。

孟获有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从全局来看诸葛亮在出征之前,曾和马谡商议讨伐南蛮的事,马谡当时回答:“愚有片言,望丞相查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就是说南蛮偏远地势凶险,即使攻打下来怕是不能服众,因此最好能够收复民心,武力镇压是下下策,而孟获在南蛮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如果让孟获臣服既可以收复南蛮也不会受到反叛的危险。

为北伐做准备诸葛亮此次南征是为以后北伐作准备,攻打南蛮是整个北伐战略里的一环,只有后方安定才能放心出兵北方,以免刚出门老巢就被南蛮趁火打劫给端了。为了防止南蛮假装顺从所以只有赢得人心,才最重要。因此抓孟获不是重点,放他也不是,他只是诸葛亮的一颗棋子,诸葛亮要利用对孟获的七擒七纵,树立自己的威信和仁慈的形象,恩威并重,才能让这里的蛮族心服口服,甘心归降,诸葛亮不仅是一个军事学家还专攻人心。

孟获是最好的领导人孟获原本就是南蛮地区的首领,他家是东汉末益州郡的大姓,他的家族在此地区原本就有相当的影响力,孟获往八番十三甸处,请来了数十万蛮兵,势力即可见有多高。他的家族势力在这里经营多年,树大根深,他就是最合适的领导。诸葛亮在这整场战役里,始终偏袒孟获这一干人等,始终对他们好言相劝,用一百倍的耐心不停放虎归山争取他,就是这个原因。

诸葛亮一直主张的就是攻心为上,一次次的擒获孟获就是想让他能够心服口服的承认自己的失败,从而减少战士的伤亡

是为了让孟获心服口服,并且和蜀国合作,诸葛亮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蜀国好,诸葛亮真的很有才华。

那是因为诸葛亮想让孟获输得心服口服,其实也是因为这样也能够让更多的人心服口服,臣服于他们,相信他的实力是很高的。

主要还是因为诸葛亮想要把孟获成为自己的人,所以他每次抓捕了对方还是放走了对方,想要让对方归顺自己。

求三国演义里的欲擒故纵的故事

《三国演义里》的欲擒故纵的故事:

蜀汉建立之后,诸葛亮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你,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流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欲 擒 故 纵

yù qín gù zòng

基本释义

欲:想要;擒:捕捉;故:故意;纵:放开。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你,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流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孔明七擒孟获,才有故纵之说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4⃣️

转载请注明:成语故事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何要七擒孟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