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字经典励志成语故事:更上一层楼

五字成语 浏览

五字经典励志成语故事:更上一层楼

更上一层楼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开元年间,王之涣和当时另外两个诗人一王昌龄、高适,闲居长安。一天,三个人来到一家酒楼喝酒。刚刚坐定,就有十几个梨园伶官走了进来,奏起乐曲,准备演唱。他们三人边喝边打赌说:“我们都喜欢作诗,从未分出优劣。今天我们谁也别说话,看看她们唱谁的诗多。”

这时,一位姑娘开口唱了王昌龄的一首《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面带微笑,用筷头蘸上酒,赶紧在桌上划了一横。第二个姑娘唱了一橘含首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的前四句,高适也如法炮制,也在桌子上划了一横。两个人笑嘻嘻地盯着王之涣。这时歌喉又起,唱的是王昌龄的《长信秋词》。王昌龄喜形于色,这一次却是慢悠悠地把筷子在王之涣、高适面前晃了晃,然后重重地添了一横。此时,王之涣真有些坐不住了:怎么没有人唱我的诗呢?他抬眼瞧了瞧,指着伶官中最美的一位姑娘,小声对王昌龄、 高适说:“她一定会唱我的诗,如果不是,我圆亮笑甘愿称二位为先言不虚出,这位最美的姑娘果然唱了王之涣的《凉州词》,这下王之涣乐了。他不划横,一拍桌子喊道:“乡巴佬,怎么样?”三人抚掌大笑,把满堂酒客搞得莫名其妙。

王之涣曾在冀州任过衡水县主簿,不久就遭人诬陷被撤职了。有一天,他来到蒲州,听说府城西南有一座鹳楼很有名,便趁着落日的余辉前去游览。这是一座三层高楼。王之涣登至顶层,不由得诗兴勃起,吟出了一首五绝。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诗的大键唤意是:薄暮,白日衔山欲落,黄河之水滔滔东流归大海。楼中所见尚被青山所蔽、绿树所掩,只有登到楼的最高层,才能将这河山壮色尽收眼底。诗的最后两句,一直被人们作为一种追求崇高精神境界 的象征;成语“更上一层楼”也正是孕含着这个深意。

更上一层楼的意思是: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

成语故事文字版简单【五篇】

【 #婴幼儿# 导语】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面是 分享的成语故事文字版简单【五篇】。欢迎阅读参考!

1.成语故事文字版简单

口若悬河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

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待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橡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成语出处:《晋书·郭象传》王衍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成语释义:“悬河”,瀑布。讲起话来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也比喻十分健谈。

2.成语故事文字版简单

道听途说

从前,有一个叫毛空的人,有一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艾子于是两个人便闲聊了起来。

毛空对艾子说:“有一户人家养的鸭子,一只鸭子一次就下了一百多个蛋。”

“这不可能!”艾子不相信地说道。

于是毛空又说道:“我说错了,不是一只鸭子,实际上是两只鸭子一次下了一百多个蛋。”

“那也不可能!”艾子还是不信。

毛空又说道:“大概是三只鸭子一次下了那么多蛋,我记不太清了。”

艾子还是不信,结果毛空便一次次的增加鸭子的数量,艾子实在听不下去了,便对他说道:“你就不能把鸭蛋的数目减少些说吗?”

可毛孔却坚持地说:“那不行,宁可多说也绝不少说。”

接着,毛空又对艾子说道:“上个月,从天上掉下来一块肉,这块肉有十丈宽十丈长。”

艾子依旧不相信地说道:“哪里可能有这样的事情?”

毛空于是又说道:“是我记错了,那大概是二十丈长宽吧!”

艾子实在是受不了毛空的吹嘘,便说道:“这世上哪里会有那么大的肉,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掉到了哪里?你见到了吗?还有,刚才说的那个鸭子是那户人家养的?”

这时,毛空尴尬地说道:“我也没有亲眼见到过,都是从街上听来的。”

3.成语故事文字版简单

扑朔迷离

北魏时,有一户姓花的人家,老父叫花弧。花弧有一个女儿,名叫木兰,她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武艺十分高强。

那时,北魏经常和外族打仗,朝廷下令征兵,木兰的父亲年纪太大,弟弟又小,于是木兰就想装扮成男子,替父从军。她穿上父亲当年穿过的盔甲,威风凛凛地去见父亲,表明自己的决心。花父很感动,但是并不放心。于是,木兰要求与父亲比武,如果胜了就让她去从军。花弧向来不服老,就答应了。父女俩就在花园里比剑,你来我往。花弧毕竟年老体衰,终于支持不住,败下阵来,只好同意木兰代替他去从军。

木兰武艺高强,智勇双全,打了很多次胜仗,立下了大功。出征十二年,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是女子。敌人终于投降了,木兰凯旋,换上女装。战友们惊叹道:“我们同行十几年,都不知道你是个女子!”

木兰捉来一对雌雄兔子,然后笑着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思是说我女扮男装,就像在地上走的兔子难以分辨出雌雄一样,根本看不出来我是男的还是女的啊。

后来,人们就用“扑朔迷离”作为成语,比喻事情模糊复杂,真相难辨。扑朔,扑腾、乱动;迷离,眼半闭。

4.成语故事文字版简单

班门弄斧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班门弄斧即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5.成语故事文字版简单

对牛弹琴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dú)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通过简洁而形象的词语来传达深刻的意义。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故事背景和寓意。下面我将为你介绍五个常见的成语故事。

画蛇添足

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古代。相传,有一个画家非常擅长画蛇,他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对他说:“你的画技真是太好了!但是我觉得你可以更加完美。”于是,这个人拿出一支笔,在画家已经画好的蛇身上添加了一双脚。结果,画面看起来非常不协调,既没有蛇的美丽之处,也没有人的灵活之处。从此以后,“画蛇添足”就成为了表示多余和不必要的意思。

2. 杯弓蛇影

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古代江湖之中。相传,有一个武林高手喜欢喝酒。有一次,他喝得微醺之后,在杯子里看到了杯底倒影中的弯曲形状,并误以为是一条毒蛇。于是,他拔剑猛砍,结果将杯子砍碎了。事后才发现,原来只是杯底倒影中的影子,并没有真正的蛇存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们过分担心和想象的事情并不存在,就像是杯中的倒影一样。

3. 守株待兔

这个成语故事也发生在古代。相传,有一个农夫每天都在田地里努力工作,直到一天他看到一只兔子被一棵树绊住了。农夫高兴地捉住了这只兔子,并自以为非常聪明地决定守住那棵树,等待更多的兔子被绊倒。接下来的日子里并没有其他的兔子被绊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机会是需要努力争取和把握的,不能只是依靠运气。

4. 掩耳盗铃

这个成语故事源自一则希腊神话。相传,有一个男孩名叫盖乌斯·雷欧斯(Gaius Laelius)。他曾经偷了一个铃铛,并试图用手掩住耳朵,以免被铃声所噪。其他人都可以听到铃声,只有他自己以为没有人能听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欺欺人并不能改变现实。

5. 杞人忧天

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古代杞国。相传,杞国有一个人非常善于忧虑和担心。一天,他听说天要塌下来,于是急忙准备逃离家园。其他人都觉得他很荒唐,因为天是不可能塌下来的。后来,事情果真如其他人所说,并没有发生天塌下来的情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分担心和忧虑那些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给你介绍的五个成语故事。每一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智慧,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对其他问题感兴趣,请随时告诉我!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形式,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下面我将为您讲解五个成语故事。

首先是“杯弓蛇影”。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相传,在古代有位大夫,他喜欢喝酒,常常醉酒后回家。有一天,他经过一片竹林时,看到竹影倒映在水中,却误以为是蛇。他受到了惊吓,拔剑要杀蛇。当他冷静下来后才发现自己被杯弓蛇影所迷惑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虚幻的影像所迷惑。

接着是“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四》。故事讲述了一个牧羊人放牧时不小心把羊群中的一只羊弄丢了。他没有立即找回来,而是继续放牧其他羊群,等到晚上再去找那只丢失的羊。结果,夜深人静时他才找到了那只迷路的羊。从此以后,他明白了“亡羊补牢”的道理,意识到失去的东西及时补救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不要等到问题更严重后再去解决。

第三个成语是“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相传,有一位画家在画蛇时,觉得画得不够完美,于是又在蛇身上加上了一些线条。结果,这只画蛇变得不再自然,反而显得生硬和多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做事情时要量力而行,不要过度追求完美而忽略了本来已经很好的事物。

另一个成语是“瓜田李下”。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相传,有两位农夫种了瓜和李子树。一天,其中一位农夫看到有人在他们的果园里走动,他马上认为那个人是在偷东西。但后来才发现那个人只是路过,并没有偷东西的意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怀疑别人,凡事要有证据,不要凭空臆测。

最后一个成语是“马失前蹄”。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相传,汉朝初年,项羽率领大军攻入关中。他对胜利充满了自信,没有继续追击敌军。结果,敌人乘机反击,导致项羽大败而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取得一定优势时不能掉以轻心,应该抓住机会并坚持到底。

以上就是我为您讲解的五个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从中汲取智慧和人生经验。希望这些故事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转载请注明:成语故事 » 五字经典励志成语故事: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