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成语故事

英文成语 浏览

八字成语故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_ 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

寓意:这个成语寓言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别人,却没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_ 一只河蚌张开蚌壳, 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鸟,从河蚌身边走过,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把鹬嘴紧紧地钳住.鹬鸟用尽力气,怎么也拔不出嘴来.蚌也脱不了身,不能回河里去了.河蚌和鹬鸟就争吵起来.鹬鸟瓮声瓮气地说:“一天、两天不下雨,没有了水,回不了河,你总是要死的!”河蚌也瓮声瓮气地说:“假如我不放你,一天、两天之后,你的嘴拔不出去,你也别想活,总要饿死!”河蚌和鹬鸟吵个不停,谁也不让谁.这时,恰好有个打鱼的人从那里走过,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去了.

这个寓言故事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一人当关,万夫莫开-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看到朝政腐败,奸臣当道,预感到潜伏变乱的危机,他借送朋友入蜀之机写下《蜀道难》这诗揭示现状:“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 

(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郑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 

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 

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一边。聪 

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 

才来几天,郑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郑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 

送给匈奴。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使继续道:“不 

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 

了。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 

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以后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用来说明人们做 

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例如有几位科学 

家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农田的可能性,准备到冰山实地考察和实验。这是一件危险而 

艰辛的工作,但他们认为不实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实结果。这种情况,便可说是: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1“虎穴”指的是(险境或艰辛),虎子指的是(你要的成果、目的) 

2虎穴指的是(冰山实地),虎子指的是(真实的实验成果) 

2)我们国家为得到内陆并盖资料,派了科考队员去考察,真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聂荣臻政委带领军队在黄陂打伏击战,打到最后有一 

对敌军拼命逃向山谷口,然后聂政委亲自下山攻打敌军, 

尽管这样很危险。聂政委顾不得危险,带人冲向了战场。 

这场战斗歼灭了大批敌人,还活捉了两个师长。这种情 

况,可说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杨修担任曹操主簿时期,八字成语故事是什么?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一般指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又有点可惜。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也形容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无可奈何。

中文名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发 音

shí zhī wú wèi, qì zhī kě xī

出 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典 故

曹操与刘备对垒于汉中, 两军相持不下。曹操见连日阵雨,粮草将尽,又无法取胜,心正烦恼。这时士兵来问晚间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着碗内鸡肋思想进退之计,便随口答道:鸡肋!当“鸡肋”这个口令传到主簿杨修那里,这家伙自作聪明,怂恿兵士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兵。兵问其故。杨修说: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丞相进不能胜,恐人耻笑,明日必令退兵。于是大家都相信了。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鼓惑军心之名砍了杨修的头。这便是关于鸡肋的典故。

故 事

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们,都知晓杨修被曹操杀掉的前因后果。杨修才思敏捷,聪颖过人,舌辨之士,恃才放旷,得到曹操赏识器重,成为丞相曹操重臣。在发生了阔门、一盒酥、曹操梦中杀人、吴质等事件后,曹操对杨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戒备,到后来杨修暗中插手废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极大不满和嫉恨。曹操在汉中战事中,以“鸡肋”罪名诛杀杨修后厚葬,赏与许多物品,以示慰籍其亲属。杨修之死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写得详实生动,让人看不出曹操谋杀杨修的蛛丝马迹,而是秉公处置“鸡肋事件”,按律斩了杨修,严肃军纪,做得即天衣无缝,又除掉了心中一大隐患,解除了后顾之忧。杨修,做为封建时代的一名谋士,堪称中国古代典型人物。其才华学识出众超群,在揣磨、分析、判断、预见丞相曹操心理活动方面,也是相当准确迅速敏捷的,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杨修也正是因为这种先期预见的准确,才为此丢了性命。杨修对曹操退兵前的矛盾犹豫心态,虽然了如执掌、洞悉见底,做为曹操属下多年的幕僚,对曹操生性多疑、暴戾凶残的性格,有足够的了解。他误认为曹操根本不会因此取其人头,才敢在军中袒露直言曹操会退兵,让士兵们收拾行礼,准备班师回朝,这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范例。

相关搜索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下联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原话

食之无味弃之有肉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同意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情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相反

食之无味弃之有味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类似句子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刘汉中争夺战时期,有一晚曹操给士兵查哨出的口令是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个成语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杨修担任曹操主簿时期,八字成语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转载请注明:成语故事 » 八字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