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是成语故事还是神话故事?

英文成语 浏览

一、三顾茅庐是成语故事还是神话故事?

三顾茅庐是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二、成语故事三顾茅庐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故事】: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三顾茅庐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南阳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三、四大名著中的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刘备屈身,三往隆中,邀请诸葛亮出山;

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前,周瑜恐诸葛亮日后为祸,借弓箭少,欲杀孔明,约以三日,求10万支箭,孔明借大雾,巧用草船前往曹营,得箭

桃园结义:刘备落魄,遇关张,张飞屠夫,颇有资产,三人一谈即合,飞捐资产,募得兵士,三人于飞后院结拜,正值桃花开

乐不思蜀:蜀亡,后主囚禁于魏,司马昭问后主,后主答,此间乐,不思蜀

望梅止渴:曹操带兵,正值烈日,兵渴,曹操欺骗说,前有梅林,兵士精神顿长。

1、四大名著是指四部著名小说的统称。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2、四大名著承载着无数文化精华,在浩瀚如烟的古典小说领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沧海桑田如何变幻,其伟岸身姿始终不被湮灭。不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维深度上,它们都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悠悠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

3、研读四大名著,为我们提供了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机会,在怡情悦性的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其他的我不知道了

四大名著中的成语故事是:

三顾茅庐:是我国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原为汉末刘备三次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坚持不懈。

草船借箭:是我国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逼上梁山: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不识泰山:是我国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火眼金睛:是我国名著《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

安心定志:是我国名著《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一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意思是指安下心来。

哀哀欲绝:是我国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故事,第十三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意思是意为悲哀到了要气绝的地步,形容悲伤到了极点。

夯雀先飞:清·是我国名著《孟楼梦》中的一个故事,第67回:咱们家没人,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四大名著,又称四大小说,是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

三顾茅庐:拼音 sān gù máo lú,解释: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三次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坚持不懈,【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逼上梁山:发音 bī shàng liáng shān,释义 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不识泰山:发音 bù shí tài shān,释义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火眼金睛 :读音 huǒ yǎn jīn jīng ,释义: 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出自: 元·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第三本第九出:“这厮瞒神唬鬼,铜筋铁骨,火眼金睛”。

安心定志 :读音 ān xīn dìng zhì,释义: 指安下心来,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洒一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

哀哀欲绝 :拼音 āi āi yù jué ,解释:    绝:断气,死。形容极其悲痛,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 

夯雀先飞:拼音 bèn què xiān fēi,解释:夯:同笨,愚钝;雀:山雀,麻雀。比喻天资不好的人做事比别人先动手,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咱们家没人,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转载请注明:成语故事 » 三顾茅庐是成语故事还是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