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主要内容

英文成语 浏览

一、入木三分主要内容

入木三分 - 成语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经常在水池边练字,池水都染黑了。33岁时写《兰亭集序》,37岁写《黄庭经》,后来因更换写字的木板,工匠发现王羲之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语本《说郛》卷八七引 唐 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王羲之 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二、成语故事入木三分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入木三分:

原意:形容书法笔力强劲。

用意: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一针见血。

告诉我们的道理:

1.分析问题时,要深刻,多角度思考。

2.要经过日积月累的磨练后,才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水平。

三、“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入木三分是如今中国书法界经常使用的一个成语,其实这个成语的起源历史很早,最早可以早到什么程度呢?据说最早的时候可以追溯到晋朝时代,晋朝是一个中国古代军事能力很弱,但却发展出来了一些不同的文化风气的时代,这个时代里面从汉朝以后整个国家的儒家治国和道家无为思想已经都相继宣告失败。

因为这二者的失败导致了后面魏晋时期出现了一种玄学思想,很多士大夫开始放纵自我,将精力用心到了绘画和抽象具体艺术上面,而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实际上就是在东晋时候产生的,东晋时候有一位著名的大书法家叫王羲之,他的作品即使流传到今天都是无价之宝。

因为王羲之书法的重要性和巨大地位,所以很多人都专门的去研究王羲之书法的形成和结构,很多人还靠着模仿王羲之的字迹在春节的时候贩卖春联而发财,很多人佩服王羲之书法巨大成就和书圣名誉的时候却是忽略了王羲之为达到这个书法成就后面巨大的努力,他练习书法的时间和刻苦程度连十二年寒窗苦读的学生看了都会自愧不如。

王羲之少年时候练习写字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有许多故事到我们现代都耳熟能详,也因为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事情了,所以形成了很多成语故事,其中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就和王羲之有着巨大的关联。传说之中王羲之在练习写字的时候使用毛笔蘸水之后在木板上面书写。

这里之所以使用木板书写是因为那个时候王羲之的家庭条件的确不少很好,那个时候读书人使用的纸张很贵的,而王羲之练习写字的平频率又十分的频繁,所以王羲之想到了这个办法,其实和岳飞在沙板之中练习写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长时间在一块木板上练习写字,而且是一些比较难写的子反复练习。

便造成了这个木板上面深深凹陷进去了,据说是哪个时候一位木工发现的,一开始还是有点奇怪的,后来知道是王羲之练字留下的东西就一点都不奇怪了,而“入木三分”这个成语也随之而产生,并且因为后来王羲之写成《兰亭集序》而名声大噪,今天我们教导小朋友练习写字的时候也经常会使用这个典故来对其进行激励,有着很好的效果。

入木三分原本是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出自张怀瓘的《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一开始是形容王羲之的笔法苍劲有力。后来形容写的字很好看。现在也用来表达分析问题很透彻。

四、入木三分成语故事

东晋时候,我国出了一位大书法家,这就是被历代书法家、鉴赏家称为最高楷模的“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从小喜欢练字,七岁就能写出一手好字。十二岁那年,一天,他见到父亲枕头下有一本介绍写字方法的书——《笔论》,就兴冲冲地拿着它去找父亲教他练书法。父亲说他年岁小,没有应允,答应待他长大后,一定教他练书法。王羲之一听急得跪下来向父亲请求说:“现在就教我吧,如果等长大了再学,那就太晚了。”父亲看他决心大,便答应了。

从那时起,王羲之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如痴如迷地苦练书法,即便在休息的'时候,也在细心地揣摩着字体的间架结构和气势,心里想着,手指便在衣襟上画,时间一久,竟连衣襟都划破了。

王羲之的字越写越好,字迹既秀丽又矫健,到青年时期他已经是有些名气的书法家了。但王羲之仍然不停地苦练,走路、吃饭、乃至睡觉都在揣摩各书法家的笔势,手指不停地划字影。有一天,上了床,他还用手凌空划字,一不留意,竟划到妻子身上,妻子笑着说:“你怎么在人家身上划?自己的呢?没啦!”

没料到,就这句玩笑话,竟让王羲之悟及到应该创造自己的书体。从那以后,他翻读碑帖手迹,揉和百家之长,得千变万化之神,自成一体,他的字写得更加优美,苍劲了。据传说,有一次,王羲之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雕刻工匠照着刻下来,工匠刻木时,竟吃惊地发现墨迹已透入了木板三分深。

当然,这种传说未必真有其事,人们只不过借此来形容王羲之所写的字笔力雄劲,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后来人们也根据这个传说,引申成“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多用来比喻说话、分析问题或写文章非常深刻。

转载请注明:成语故事 » 入木三分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