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弹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英文成语 浏览

一、对牛弹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不要做徒劳无功的事情。

二、从公明亦为牛弹清角之操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娌

故:原来的.这里指牛依旧低头吃草.

闻:听到.

犊:小牛.

奋:有提起,举起的意思,这里可以理解为牛竖起耳朵.

三、对牛弹琴的道理和启示

1. 对牛弹琴文言文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释义:比喻对蠢人讲道理,白费口舌。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故事中的公明仪向牛弹奏高雅的琴曲,但牛并未因此停止吃草。公明仪意识到牛无法理解这种音乐,于是开始模仿蚊子、牛蝇和小牛的叫声,牛立刻停止了吃草,开始倾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沟通时,我们应该根据听众的理解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内容。

2. 对牛弹琴文言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拜托

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汉·牟融《理惑论》。战国时代的音乐家公明仪向牛弹奏高雅的乐曲《清角之操》,但牛并未因此停止吃草。公明仪意识到牛无法理解这种音乐,于是开始模仿蚊子、牛蝇和小牛的叫声,牛立刻停止了吃草,开始倾听。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在沟通时,我们应该根据听众的理解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内容。

3. 急用对牛弹琴的文言文及翻译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翻译: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4. 古文的感想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对于我们来说是耳熟能详的,它的寓意相信大家都知道。在这里既然是别谈,当然就要说点与传统不同的东西。

在这个成语里,我们若将弹琴者当作行事者,牛便是受事者,那么长久以来,受事者一直都处于一种被指责,被贬斥的地位,生性如牛,一窍不通。的确,在这里作为行事者,一切对于受事者的交流都只是浪费唇舌,徒增烦恼。

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古往今来这些行事者皆感慨世无知己,顿黯然神伤,于是独自吟诗风雪,拟对花月。或“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采用一种精神分离法,将自己分解为现实之我与精神之我,在两个知识、立场、人生、价值上能够互相理解的、互相交流的自我中排遣心中那些不可言明的烦忧。

难怪世人不得不怜其忧之深,敬其境之高。与此同时,世人在怜悯敬仰这些圣贤的时候,便会相应的对围绕在圣贤之周的鄙俗之辈嗤之以鼻,笑其无知,骂其不通,龌蹉不堪。徒增圣贤之烦恼,于圣贤之五腹六脏有百害而无一益。

总之,罪过罪过。 这些罪过就这样被约定俗成的定在了这些受事者头上。客观公平地、设身处地的想一下,这公平么?当世人中的你或他或我沦落到这头牛的处地时,世人又会什么样的感慨。

某一天,我成为了这头世人奚落的牛,我纳闷了,你弹你的琴,于我何干。我一不通五音七律,二不知风花雪月,这样岂非赶鸭上架,强牛所难么?然而我又不得不装着去听,在传统文化背景下,我是弱势的,我尚未获得这种文化吸收的过程,却又不得不接受这种文化的结果。

我合该处于这种被动的境地,无非是我的鼻子被牵在了摆琴的桌脚上,而“对牛弹琴”这出戏已经开锣了,大家都盯着。演好了,我至多精神上遭受一点折磨罢了;若演砸了,乱石穿空,惊鞭拍背,为众人所斥之,遭群起而攻之。冤乎哉?冤比窦娥。

客观的来说,弹琴者和听琴的牛,作为两种不同文化经历、层次和兴趣的代表,他们所表现的符合自我身份的行为都应该是无可厚非的。正如鲁迅所形容的“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象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兰花不美么,林妹妹不美么?当然不是,只是我此时的审美条件尚未允许,我的审美趣味暂未于此。

而牛也未曾要求过弹琴者学过耕田的犁法罢。应该说情感上的理解和思想上的交流是始于自愿平等的基础之上的,那么,“对牛弹琴”,弹琴者大抵便是一厢情愿了。

5. 对牛弹琴古文分析

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沟通时,我们应该根据听众的理解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内容。

四、对牛弹琴主要讲了什么对牛弹琴让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对牛弹琴这个故事讲述了琴师公明仪试图通过琴音与一头牛沟通的趣事。他首先演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但牛却对此毫无反应,只顾着低头吃草。公明仪随后改变策略,模仿蚊虫的嗡鸣和小牛的叫声,这下子牛立刻显得不安,摇尾、竖耳、小步踱来踱去。对牛弹琴让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几个道理:首先,沟通要因人而异。对不懂音乐的公牛弹奏高雅琴曲,无异于对牛弹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说话办事要考虑对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采取合适的方式和策略。再者,我们不应该轻视他人,因为每个人的知识和兴趣点不同,对牛弹琴的行为可能会引起误解和嘲笑。最后,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在传授知识和道理时,要选择合适的对象和环境,否则即使道理再正确,也可能无法被理解。

转载请注明:成语故事 » 对牛弹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