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著名的寓言故事有哪些(3个)

寓言成语 浏览

一、中著名的寓言故事有哪些(3个)

《列子汤问》中的著名的三则寓言分别是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和两小儿辩日。

1、愚公移山

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2、夸父逐日

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们的心里面,于是就开始逐日。他口渴的时候喝干了黄河、渭水,准备往北边的大湖(或大泽)去喝水,奔于大泽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成为桃花园;而他的身躯化作了夸父山。

3、两小儿辩日

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则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扩展资料

背景

“偃师献技”是列子在战国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所独创的科学幻想寓言,寓言中这个人工材料组装的歌舞演员倡者,不仅外貌完全像一个真人,能歌善舞,而且还有思想感情,甚至有了情欲,以假乱真,比已经造出的机器人还要高出一筹。

寓言中的幻想利用了战国当时的科学技术成果,以当时科学技术发展为基础当做出发点。其深层寓意是对当时墨家代表人物崇尚技巧的议论。

《周礼》的《冬官》部分,汉初已佚,后补入《考工记》,用以代替《周礼·冬官》。《考工记》是一部切实而具体的讲述生产技艺的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记述官府手工业生产工艺和质量规格的书籍。

据后人考证,《考工记》成书约在春秋末战国初,是春秋末战国初一部有关手工业制造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汇编,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手工业制造的科学技术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列子.汤问

二、列子寓言故事及寓意

列子寓言故事及寓意

列子寓言故事:《疑人窃履》

从前有个借宿在朋友家里的楚国人,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人也不知道。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地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于是和他断绝了关系。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他的朋友来到这个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说:“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

寓意:

《疑人窃履》这则寓言说明,在了解问题真相之前,不要胡乱猜疑,否则即使聪明如孔子,也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同时,做人应该稳重,不要轻信谣言,否则很容易犯错误。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事实根据,不要轻信他人的片面之词,以免产生误解和不必要的矛盾。

此外,《疑人窃履》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随意怀疑他人。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看似可疑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仅凭主观臆断就轻易地给他人定罪。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客观,通过调查和了解事情的真相来作出判断。如果我们轻易地怀疑他人,不仅会给他人带来伤害,也会破坏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总之,《疑人窃履》这则寓言以生动的故事形式向我们传达了深刻的道理。我们应该注重事实根据,不轻易怀疑他人,同时也要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误解和矛盾的产生,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三、先秦《列子》一书中,齐人攫金的典故究竟讽刺了哪些人?

首先直接回答问题,这个典故讽刺了被欲望冲昏头脑利欲熏心,只为欲望不顾法则铤而走险的人。但这样说想必是太简单了,下面我从这个典故出发阐述一下为什么是讽刺了这些人。

列子我们都耳熟能详了,他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著书无数,主要的思想都被保存记录在《列子》这本书中,在这本书中, 列子和他的弟子用大量比喻的手法,创造了大量寓言故事来类比人们生活中的现象,他用词锋利简单妙趣,并且其中典故纵横,语言考究,是一本令人发人深省值得学习的书。

而在书中曾经记载了一个故事,大意是在当时齐国有一个人,每天都做着可以一夜之间发财的大梦,他每天只想着获得很多很多的金子。于是在某一天的清晨,他打扮的衣冠楚楚,走到了集市上转悠,然后在他路过一家金店的时候,他看见各种各样眼花缭乱的金器,忽然间就走进了金店堂而皇之的踹走了许多金器,拔腿就走。店主大喊捉贼并且报了官,巡礼最后抓住了这个人,后来官员在衙门审问他的时候问他,为何当着许多人的面还敢进入金店偷取抢夺人家店主的金器,这是什么缘故让你如此呢。那人的回答让大家都非常诧异,他说他偷取金子的时候,甚至没有注意到旁边的人,只看见了眼中的金子。这就是“齐人攫金”的故事。

列子用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因为贪图利益而失去了本心,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一切也要铤而走险实现欲望的那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他认为,人如果不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可能会导致人们心智被蒙蔽,最后失去理智的控制走上犯罪的歪门邪道。就像那个齐国人一样,为了金子甚至看不到自己在做些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

这个典故讽刺了那些被人间的欲望冲昏了头脑,利欲熏心,只为欲望不顾世间的法则铤而走险完成愿望的人。

我们现在读典故的人太少了,其实典故是用来慢慢体会的。题目中的这个典故,讽刺了很多小人,怎么样的小人呢,利欲熏心,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那群人。

讽刺了那些被自身欲望冲昏了头脑犯下错误的人。

讽刺了见利忘义、贪婪、利欲熏心的人

转载请注明:成语故事 » 中著名的寓言故事有哪些(3个)